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7-04-28 16:08:00 来源:市人大办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17年4月26日在南雄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林小龙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一六年工作回顾

    201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按照“11366”总体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精准发力,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三五”奠定了良好开局。

    一、以心无旁骛的定力,聚焦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4亿元,增长8.2%;实现人均生产总值4.2万元,增长7.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5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0.6:39.8:39.6。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工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12%。园区一期提质增效明显,连邦化工挂牌上市,置换企业5家,投试产企业84家,其中规上企业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2.4%。被认定为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通过评审。园区二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华电、光伏发电项目稳步推进。犁牛坪风电场、珠玑纸业本色纸项目建成投产,彤置富水泥项目顺利点火。乐华陶瓷、绿洲纸模等重点企业技改扩产进展顺利。

    农业经济稳健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4.1%。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创建4个特色蔬菜新品种示范区、4个花生高产示范片,种植优质稻45.3万亩,收购烟叶23.6万担,畜牧业产值14.3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50家,家庭农场44家。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步伐加快。

第三产业持续兴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8.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增长11.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8亿元,增长14.8%;实现旅游总收入27.3亿元,增长15.2%。旅游三大片区建设提速,坪田镇被评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被评为首批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雄大市场建成开业。完成电子商务“3个1+18”建设计划,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6亿元。成立农村电商金融服务中心,移动支付、支农贷款等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二、以迎难而上的气魄,推进了更高水平的城乡建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实施城镇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精心谋划了135个中心城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6.7亿元,在建项目67个。北城大道、崇贤大道建设步伐加快,北城区框架逐步成型。新图书馆、档案馆完成封顶,碧桂园、大福名城等商住项目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及“三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雄州公园建成开园,8条主要街道完成“黑底化”工程,中心城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宜居水平稳步提升。

    镇村建设亮点纷呈。完成镇(街道)“十个一”亮点工作185件、村(社区)“四个一”亮点工作791件。珠玑建制镇示范试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推进较快,坪田省级幸福村居工程全面完工,邓坊马战村等4个美丽乡村试点项目正在收尾。安装农村路灯1.5万盏,建成“五小场所”70个,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53个。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信丰(省界)至南雄高速公路列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16条旅游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主田旅游大道、富俚至中里洞公路有序推进,国道省道升级改造、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电网改造投入资金1.8亿元。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试点建设顺利推进,4G网络覆盖163个行政村,电信光网覆盖75%以上区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万亩。水利项目投资5亿元,治理河道19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解决了农村9.4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完成造林6.5万亩,重点生态工程、森林碳汇工程、森林进城围城等项目顺利推进,新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县级湿地公园,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孔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坪田古银杏森林公园获省批准设立。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土地集约节约水平明显提高。强化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综合整治,关停景区及环境敏感区域养殖场25家。中心镇污水管网不断完善,全面启动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5个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

    三、以持之以恒的毅力,谋求到更加普惠的民生福祉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万元、1.2万元,均增长10.4%。民生支出21.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发放就业创业资金108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低保五保、医疗救助、双拥优抚等社会保障支出5347万元,获评省双拥模范市。在韶关各县(市)率先实施老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建成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家庭服务中心2个,社会福利中心开业运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镇村全覆盖。建成保障性住房100套。投入扶贫资金1.4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十项工程”,5208个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姓氏文化旅游节,持续举行“姓氏名都风雅颂”系列文化活动,完成1893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确定了南雄精神表述语。被列为韶关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成功创建粤北首个县级市社区教育实验区。申报韶关市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专利360件。群众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完成42个村小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卫生强市稳步推进,创新医疗共同体、医疗机构结对帮扶服务模式,建立了分级诊疗机制,积极倡导“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防控慢性病,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中心挂牌运作,完成47间公建民营卫生站建设,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顺利推进。

    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平安南雄”建设成效明显,形成综治信访维稳网格化管理模式,创建省法治镇(街道)10个,创建平安村(居)232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加强。充分发挥民间理事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两违”整治成效明显。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智慧食药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打造出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营改增”试点扩围、商事登记及农村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稳步推进。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心城区环卫保洁及周边八个镇(街道)垃圾整治推行市场化。推进新预算法改革,实行零基预算编制,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断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成立交通、水利、新城建设等投融资平台,设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获得政策性银行融资授信30多亿元,申请政府债券项目资金5.6亿元。

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强了与珠三角区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经贸、旅游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往来持续增强。与政策性银行、高等院校的对接合作不断深化。通过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市乡贤反哺工作联络中心、姓氏文化旅游节等平台,进一步凝聚了乡贤、珠玑巷后裔反哺家乡建设的力量。招商引资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5个,投资总额达34.1亿元。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加大了重点项目、亮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有效提升。严惩违纪违法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来信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坚持依法行政,清理规范性文件83件,备案登记重大行政处罚33宗,按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5宗。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20项。

    此外,工青妇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武装、人防、统计、供销、粮食、保密、残联、气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深感到,在当前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雄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并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处在欠发达状态,人均GDP、人均财力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为落后;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镇规划、管理水平尚需提升;行政审批、社会治理、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任重道远,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二〇一七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本届政府履职施政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中央、省、韶关市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为统揽,积极推动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攻坚“四个重点”工作,推动实现“三个新突破”,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向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着力抓实产业攻坚,增强经济实力

强化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精细化工、竹纤维、新能源、新材料、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建材等特色工业发展。一是继续推动园区一期提质增效。加快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和“僵尸企业”置换,支持企业扩产,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快污水管网改造、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及专职消防队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开展“暖企”行动,扶持企业股改上市、增资扩产,提高园区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加快园区二期项目引进。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和主导产业变更,明确产业定位。做好规划调整,支持绿洲纸模扩产项目入驻园区二期。加快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借助华电、中科院特种精细化学品孵化平台,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和用热、用电企业,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三是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协助中能建集团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扶持竹制品企业发展,支持韶能集团做强做大本色纸及环保纸模产业,协助绿洲纸模推进第三期扩产项目。彤置富水泥力争二季度实现试产。扶持乐华陶瓷、金叶包装等企业增资扩产。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强化烟叶生产各环节工作,保障烟叶质量。用好对口帮扶单位资源,主动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珠三角商场超市。用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立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农副产品销售、消费服务创新。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一是突出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开展全域旅游投资运营合作,创建省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做大旅游投融资平台,引进社会资本,探索混合型旅游投资开发模式。结合丰富的地方特色人文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完善酒店、旅游公路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出台星级酒店、特色民宿扶持政策。加强与在线旅游电商合作,培育新型旅游业态。举办好第四届姓氏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提升旅游知名度。二是加快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扶持电商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农村电商示范村,依托互联网带动居民创业、就业、致富。支持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完善物流配送、冷链等设施,构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支持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建立韶关市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南雄分中心。

    构建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进一步落实市领导和市直单位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发挥融资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制定和落实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优化人才创业就业环境,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人才支撑。

二、着力推进城镇提升,改善城乡风貌

强化城镇功能提升。全面落实城镇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城镇风貌和综合承载能力。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快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和镇、行政村、自然村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二是高标准推进北城新区建设。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新图书馆、新档案馆建设。加快推进北城大道、崇贤大道、回迁安置房、新汽车站以及凌江河生态护岸等项目建设。启动北城小学、北城幼儿园建设及妇计院搬迁前期工作,尽快谋划路网、排污管网、文化体育、绿道系统等配套设施的布点建设。三是提升老城区功能和风貌。加快推进中山广场、河南街等“三旧”改造项目和工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启动河南桥片区河滨公园项目建设,完成城区主要道路“黑底化”工程,着力清理雄中西门、河南广场等城市“黑点”,打通雄州大道下城段、下龙沟巷等城市“断头路”。加大城市美化、绿化力度,实施金叶大道、林荫西路、竹园路的绿化升级改造。四是建设特色小镇。根据示范带动、梯度推进原则,选择珠玑镇建设省姓氏文化特色小镇,邓坊、主田、坪田、江头、帽子峰等镇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小镇。支持其他有条件的镇根据资源秉赋,建设特色小镇;暂时没有条件的镇做好项目谋划和规划管控。

    强化城镇综合管理。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反应迅速、运作高效、覆盖全面的城镇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共建共享推进卫生文明城市建设。各镇加快建立城管队伍,做好镇容镇貌维护工作。继续推进城镇管理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管理。鼓励采取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运营。在现有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市场化的基础上,争取园林绿化管养作业及其余10个镇垃圾收集、转运推向市场化。

    强化生态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做好封山育林和重点生态工程造林工作。完成新G323线绕城道路、高速公路出口道路、雄州公园林相改造等8个森林进城围城项目建设,升级改造G323线沿线第一层山以及进入重点景区道路沿线绿化。继续完善孔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积极推进青嶂山-小流坑自然保护区、恐龙地质公园申报国家级工作。抓实一镇一森林公园、一村一绿化示范点建设工作,将珠玑、坪田、帽子峰等镇申报为森林小镇。力争建成一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点。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继续做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土地供后监管机制,清查闲置存量土地,严查土地违法案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条件

提升交通通达能力。加快推进信丰(省界)至南雄高速公路各专项评估、项目PPP模式实施方案、投资人招标等前期工作,力争2018年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旅游公路,开工建设横岭至澜河等第一批9条旅游公路,完成第二批7条旅游公路的各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S342线分水坳至雄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相关工作,完成城区环城路段征地拆迁,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加快谋划城区南环公路。继续做好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谋划其他省道、县道升级改造,拓宽乡道、村道,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系统整体通达水平。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及能源保障。加强耕地保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任务。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试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等项目,增强城乡水利防洪减灾能力。加强电网建设,完成华电项目接入系统、北城区配网等电网工程。推动西气东输南雄支线管网建设,规范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着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重点减排项目,逐步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镇级全覆盖。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稳步推进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构建规范化、专业化、功能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扶持发展高标准清洁生产企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加快有线广播电视高清互动和“光网雄州”建设。推进4G网络建设,支持三大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年内全市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

    四、着力推动农村发展,补齐农村短板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发证工作。搭建市、镇、村农村产权交易流转管理服务平台,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结合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选择25个试点村及其他条件成熟的村,分类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形式的股份合作,让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出台试点实施方案及考核方案,推动“三个下沉、两个整合”试点工作。推动公共服务下沉,以行政村为单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将与农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下沉到行政村。推动村民自治下沉,以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建立管用的理事会,确保农村公共事务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推动党组织下沉,有条件的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推动涉农资金整合,整合目标相近、投入方向相同的涉农资金,整合“小、乱、散”和效果不明显的涉农专项资金,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农村公共事务有钱办事。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互换并地、有偿流转、入股经营等形式的土地整合。试点开展土地整理,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为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同类农产品生产及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支持供销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支持金友集团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对接,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实现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二小”场所、电商进农村服务站等行政村全覆盖。加快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做好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整治以及美化绿化亮化,建设美丽乡村。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完善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狠抓产业扶贫,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市直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探索项目直接落地改革试点,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环节。推行商事登记注册“全城通办”模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运用大数据,加强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构建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络行为和网上市场经营秩序。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

    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深化国地税合作,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继续推进新预算法改革,完成镇级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考核监管,规范企业薪酬体系和用人制度。鼓励探索“农村电商+信用三农”模式,打造一站式“售、查、贷”农村信贷投放机制。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经济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企业依托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和韶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导有条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进中科院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专业孵化平台建设,发挥电商孵化园的孵化功能,加快化工新材料企业和电商企业孵化培育。

    深化各领域开放合作。树立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理念。主动融入珠三角,在交通、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接。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接珠三角强大的消费市场,参与珠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与珠三角产业共建和一体化发展。强化对外学习交流合作,鼓励各级各部门开展区域间、行业间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沟通。支持金融机构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加强与珠玑巷后裔、外出乡贤的联系沟通,引导和激发他们反哺家乡建设热情,凝聚力量,共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落实十件民生实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全力抓好十件民生实事。1.完成城区道路“黑底化”工程;2.完成北城大道和崇贤大道主体工程;3.启动S342线雄州至分水坳改造工程;4.完成新城小学搬迁改造;5.完成雄州体育馆改造;6.基本完成农村超高速无限局域网应用试点建设;7.完成6000个贫困人口脱贫;8.安排1000万元资金新建一批“五小”惠民项目;9.完成63个公建民营卫生站建设;10.完成澜河、百顺、帽子峰等镇农网改造。

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成12个教育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继续办好“姓氏名都风雅颂”、文化“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推进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纪念公园、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举办第五届全市运动会暨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加快灯光球场等体育设施改造。建设卫生强市,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省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加快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卫生计生“五大中心”及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加快县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进智慧食药监系统应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民生保障。加大财政对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支出增长继续向民生倾斜。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就业援助制度和职业培训体系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加强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和劳动用工登记制度管理,扩大“五险一金”覆盖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救助救济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双拥优抚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提升。加强社会面管控,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预防、打击力度,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加快人民来访接待厅和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建设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提升法治惠民实效。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完成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

    此外,继续做好国防、人防工作,加强工青妇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粮食、统计、保密、档案和史志等工作。

    七、着力加强政府建设,提升履职水平

建设勇于担当、善抓落实的政府。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党和人民赋予政府的历史责任。政府要把这个历史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不推不躲、不拖不撂的作风勇于担当、勇于担责。市十三次党代会已经确定了全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能否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我们的干部是否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善抓落实。政府务必围绕全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以攻坚克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气魄和决心,扑下身子抓落实。政府还要善于抓落实,要以问题为导向,熟悉掌握和运用业务政策,科学合理决策,精准扎实施策,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以最终的工作成效作为衡量是否善抓落实的标准。

    建设敢于创新、务实为民的政府。敢于创新是南雄历届政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创新也是新时期的南雄精神。当前,我们正在全力创建广东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南雄的新要求,也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要牢固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着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科技以及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来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服务要有真挚情怀,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政府想问题、作决策、干事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重实干、求实效真正务得改革发展之实、务得增进人民福祉之实。

建设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政府。法律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矩,政府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要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能、行使权利,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政府要做好普法、学法工作,了解法定职责、规矩,做到依法行政。要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要按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要加强行政监察和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减少寻租空间。要建立健全巡察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惩治征地拆迁、“三资”管理、精准扶贫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伟大的时代,受命于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朝着既定目标,踏上新的征程,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务实高效的作风、只争朝夕的干劲,齐心协力,实干快上,为实现在韶关率先振兴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


扫一扫
关注政务微信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