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是其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体现着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构建文明家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价值之基。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价值共识,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约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吸收了世界的文明成果,又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是对新时代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在价值追求方面的深刻解答。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就要引导人们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标注了每一个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聚焦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培育时代新风、弘扬良好家风家教、倡导优良校风校训、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开展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把良好的道德情操体现到工作生活、社会交往、旅游出行和网络空间等各个方面。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开展诚信缺失等专项治理活动,抓住重点领域、围绕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让崇德扬善者受到尊崇,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体现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转变,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良法善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聚焦道德约束不足、法律规范缺失的重点领域,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的保障作用。发挥现有法律政策和典型案例作用,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引领价值、凝聚人心,用良法善治立规明矩。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坚决避免落入西方“话语陷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宣传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立体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论阐释解读、强化实践培育引导、聚焦人民日常生活,坚持传统宣传渠道和新兴网络媒体相结合,坚持贯穿融入和力促践行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人们头脑,形成社会共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领域、价值观念领域,敢于发声亮剑,及时激浊扬清,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潮、歪理邪说,把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意识统摄起来,更好统一思想、引领舆论、凝魂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