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积极融合各部门职能,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工作合力全力调处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聚焦部门联动,打造协同治理格局。雄州街道严格落实部门进驻制度,推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常驻或轮驻综治中心,支持和参与街道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推动综治中心有效融合多项职能,以工作合力化解矛盾纠纷难题,避免出现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今年来,各入驻单位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1起,部门协同调处效果明显。同时,定期召集各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打破信息孤岛,共同研判矛盾纠纷的发展态势,针对复杂案例开展分析讨论,制定联合处置方案,有效提升工作协同性。
二是聚焦模式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雄州街道大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盘活、优化调解资源,创新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平台。近年来,支持各社区先后成立了“新城西社区马大姐调解工作室”“小岛社区五老调解室”“雄东社区应急联防队”等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充分发挥好老党员、妇女同志、律师、小区物业等多方力量,以“情理法”为抓手,用心用情调解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三是聚焦工作闭环,确保问题不再反弹。积极开展事前排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日常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组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围绕“三失一偏”、欠资欠薪、邻里纠纷等问题,聚焦源头化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大力开展事中调处。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化解时限,确保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及时开展事后回访。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回访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短信、电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已化解的矛盾纠纷,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防止矛盾纠纷反弹。今年来,雄州街道调处矛盾纠纷33起,成功化解率94.28%。